四川中国青年旅行社欢迎您的光临!
关于青旅 | 支付方式 | 收藏本站
 四川旅游推荐:九寨沟 峨嵋乐山 稻城亚丁 海螺沟   国内旅游推荐:云南 海南 西藏 北京 广西  出境旅游推荐:港澳 东南亚 东南亚 日韩 欧洲地区
 周边热门景区推荐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游记            更多>>
 
 热门旅游资讯            更多>>
 
兰亭     AAAA
●景区名称: 兰亭
●景区级别: AAAA
●所属地区: 华东
●门票价格: ¥40
●支付方式: 景区支付
●景区简介: 简介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在
兰亭旅游景区图片展示
兰亭
兰亭
兰亭
兰亭
兰亭旅游景区详情

简介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康熙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位置记载

  兰亭地址,确切在什么地方,说法不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仅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究竟在会稽山山脉何处?并不确指。郦道元(?- 527 年)《水经注·浙江水注》说:“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郡太守谢勋封兰亭候,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这里讲的湖当指鉴湖,兰溪,即指兰亭溪。当时鉴湖的范围很大,曾流域兰渚山。从这则记载可知:兰亭在晋宋章已数次迁移。文献中有关兰亭的记载有:《寰宇记》卷九十六,越州条目中引顾野王《舆地志》曰:“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可见兰亭在湖中。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地理下·陂泽门》卷三曰:“山阴县西南有三十里有兰渚,渚有亭曰兰亭羲之旧迹。”可见宋时,兰亭也在湖中。

 

  《嘉泰会稽志》卷九曰:“兰渚山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王右军《从修禊》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从《嘉泰会稽志》记载来看,兰亭在兰渚山一带,当时鉴湖在兰渚山一带的流域湮废,兰亭已不在湖中。

 

  吕祖谦《东莱吕太师文集》中有《入越记》一篇,曰:“十里含晕桥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径至寺,晋王羲之之兰亭。”吕祖谦是以天章寺为兰亭故址的。另据《嘉庆山阴县志》卷七记载:“明嘉靖戊申( 1548 年)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开天章寺前”,又记载:“康熙十二年( 1673 年),知府许宏勋重建,三十四年( 1659 年),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诗》,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 1689 年)复御书‘兰亭'两大字悬之。其前疏为曲水,后为右军祠,密室四廊,清流碧沼,入门“建,虽几经兴废,但基本保持明清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现在兰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由郡守沈启主持,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期间几经兴废。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骏业主持重修。到了清嘉庆三年( 1718 年),知县伍士备,偕绅士吴寿昌、茹棻等筹资重修兰亭、曲水流觞处、右军祠等。并查明旧兰亭址在东北隅土名石壁下,已垦为农田,于是将垦为农田的旧址重新纳入兰亭。

 

  1914 年,在右军祠内建墨华亭; 1916 年,兰亭增建了文昌阁、驿马亭等建筑。

 

景点简介

概述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鹅池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鸡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兰亭碑亭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  

流觞亭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

御碑亭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56年毁于台风,83年重建。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江泽民视察兰亭时曾称之为“国宝”。御碑曾经历了很多劫难,如56年一次强台风和文革时的破坏,但均幸存下来。文革时,红卫兵要来砸碑,在兰亭驻扎着的血吸虫防治所的医生们得到消息之后,连夜在碑上涂上石灰,再用红漆正面写上毛主席的《送瘟神》诗词,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才得以保存下来,文物史将不会忘记这批保护兰亭文物的医务工作者。

临池十八缸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王右军祠

  王右军祠是兰亭的精华所在。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耳恭听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其内涵可以用两句诗来概况: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和书艺交流活动就是在祠内举行的。

兰亭旅游景点相关线路
5条点评
6.28,7.10,7.20,8.2,8.12,8.18
2480
5条点评
电询
1600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优势与实力  | 我们的服务  | 合作流程  | 联系方式  | 加入我们  | 在线支付
咨询QQ: 四川旅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国内旅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出境旅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4小时服务热线:028-84421843 15928788826 传真:028-84421843
www.57jz.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 57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01378号-36
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官网九寨沟旅游团成都到九寨沟旅游团九寨沟旅行团,全国百强旅行社 公司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4号4楼 邮 编:610000